学区房那些事 | 秦博士建筑博客
A-A+

学区房那些事

2018年10月16日 杂谈随笔 暂无评论
摘要:

对于有孩子的家长,“教育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古有:“孟母三迁”
现在演变为“学历不值钱,学区值钱”,“考得上清华,毕业却买不起学区房”。

       对于有孩子的家长,“教育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古有:“孟母三迁”,现在演变为“学历不值钱,学区值钱”,“考得上清华,毕业却买不起学区房”。

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前,请先看几张对比图,以上海为例。

纵坐标是以2003年的数据作为对比基数:100,如果数据是200,则代表是2003年的2倍。

先解释下M2的含义:

中文名称:广义货币

英文名称:Broad Money

计算方式:流通中的现金+活期存款+定期存款

含      义:反应现实的和潜在的购买力

上图对比了从2003年到2017年,14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、住宅商品房价格、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学区房价格和广义货币M2的变动情况。

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:

1. 14年间,学区房价格增长了14倍

2. 广义货币M2增长了6倍

3.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

4. 住宅商品房价格增长了4倍5. GDP增长了3.5倍

人均可支配收入、住宅商品房价格和GDP从图上看三者之间是同步增长,幅度相近。

但是考虑到官方的住宅商品房价格是把整个上海6340平方公里内的所有房屋价格进行平均,缺乏实际参考意义。

 

对于上海城区来说,更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学区房价格走势。

14年间学区房增长了14倍,远超广义货币M2的增长数6倍。说明学区房是最优质的资产,不仅跑赢了GDP,还超过了M2。

学区房的增幅在2008年后开始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拉开了距离,两者偏离越来越远,说明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。

而且随着人口的大量导入,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。收入水平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学区房价格的增长,不仅买学区房难上加难,买一般主城区的商品房也更加困难了。

上图反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、住宅商品房价格和学区房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
200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.48万/年,学区房0.6万圆/平米,一年收入可以买2.5平米学区房;

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.9万/年,学区房9.3万圆/平米,一年收入可以买0.63平米学区房。

2018年上海城区(外环线以内)房屋均价在5万/平米左右,一年收入能够买一平方。

从上面分析可知,学区房不仅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,也是一种回报率极高,安全性极好的优质资产。

这就说明了十几万一平米的学区房还有那么多人买的原因:

1.孩子不仅可以上一流的学校,过几年后,学区房还能增值,至少能够保值。

2.总比手握现金,被广义货币M2的增长稀释了要好得多。

 

举个例子结尾:

2003年如果你有20万现金,可以买一套34平米的学区房,2017年可以300万元卖出,净赚280万

2003年如果你手持现金20万,觉得房价会跌,经过14年辛勤工作,每年平均存10万元,2017年,你有160万现金。

14年间,净亏损为280-140=140万。

这还没有考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好处!

给我留言

Copyright © 秦博士建筑博客 保留所有权利.   沪ICP备14047093号-1

用户登录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