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和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! | 秦博士建筑博客
A-A+

芯片和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!

2018年11月15日 杂谈随笔 暂无评论
摘要:

把技术分分类,第一类姑且叫“应用技术”,这本质上是用成熟理论整合出新应用,比如,美国登月的土星五号,中国的跨海大桥,德国的鼠式坦克,所以这些也可以叫应用技术。

       把技术分分类,第一类姑且叫“应用技术”,这本质上是用成熟理论整合出新应用,比如,美国登月的土星五号,中国的跨海大桥,德国的鼠式坦克,所以这些也可以叫应用技术。 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       比如这种架桥机,国内由于高铁和桥梁建设的巨大需求,从研发,设计到产品,以至于工程应用,并孜孜不倦地完善各种细节。可以不吹牛的说,中国的应用技术已经和整个外国平起平坐。第二类技术,叫“基础技术”,任何高精尖设备,你拼命往细拆,核心技术说到底就是材料技术。看一串例子:

发动机,工业皇冠上的明珠,其核心技术说白了就是涡轮叶片是否够结实,其关键的材料就是:金属铼,和镍混合,做出的涡轮叶片坚固无比,油门踩狠了发动机也不会散架,大量用在航天发动机、航空发动机、燃气轮机。

铼的全球探明储量大约2500吨,主要分布在欧美,70%用来做发动机涡轮叶片,这种战略物资,被美国禁运。前几年才在陕西发现一个储量176吨的铼矿,才使国内摆脱了欧美的钳制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稀土永磁体,就是用稀土做的磁铁,能一直保持磁性,用途广泛。高品位稀土矿大多分布在中国,所以和“磁”相关的技术,比如核聚变、太空暗物质探测等,我国的应用走在前列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作为“工业之母”的高端机床,材料是最大的限制之一:比如,高速加工时,如何避免主轴和轴承摩擦产生热变形,导致主轴抬升和倾斜,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,这方面国内还在迎头赶上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这种关键核心材料,全球总共约130种,也就是说,只要你有了这130种材料,就可以组装出世界上已有的任何设备,进而生产出已有的任何东西。

人类的核心科技,某种程度上说,指的就是这130种材料,工信部2018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:其中32%国内完全空白,52%依赖进口。在高端机床、火箭、大飞机、发动机等尖端领域比例更悬殊,零件虽然实现了国产,但生产零件的设备95%依赖进口。

该回正题了,半导体芯片之所以难,是因为它不但涉及海量的应用技术,还有众的材料技术。

为了便于理解,还得从原理说起。导体,最常见的铜线,能够导电。绝缘体,橡胶,不能导电。还有介于中间的一个半导体,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、并可以通过掺入杂质来改变其导电性能的材料。

由于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多样性,所以与电子设备相关的产业基本都属于半导体产业,如芯片、雷达。

基于一些简单的原因,科学家用硅作为半导体的基础材料。

并制造出了具有单向导电的二极管。它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,也就是芯片的基础元件。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从前有一天,有人用18000只电子管,6000个开关,7000只电阻,10000只电容,50万条线组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路,诞生了人类第一台计算机,重达30吨,运算能力5000次/秒,还不及现在手持计算器的十分之一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接下来的思路就简单了,如何把这30吨东西,集成到指甲那么大的地方上呢?这就是芯片。

为了把30吨的运算电路缩小,工程师们把多余的东西全扔了,直接在硅片上制作PN结和电路。下面从硅片出发,说说芯片的制作过程。

第一:硅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把硅石氯化了再蒸馏,可以得到纯度很高的硅,切成片就是我们想要的硅片。硅的评判指标就是纯度,如果硅里有一堆杂质,那电子就别想在之间跑顺畅。

太阳能级高纯硅要求99.9999%,全世界超过一半是中国产的。

芯片用的电子级高纯硅要求99.999999999%(别数了,11个9),几乎全赖进口,直到2018年国内才实现量产,目前年产0.5万吨,而中国一年进口15万吨。难得的是,国产的高纯硅出口到了半导体强国韩国,品质应该还不错。高纯硅的传统霸主依然是德国Wacker和美国Hemlock(美日合资)。

第二:晶圆

硅提纯时需要旋转,成品就长这样: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所以切片后的硅片也是圆的,因此就叫“晶圆”。这词是不是已经有点耳熟了?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切好之后,就要在晶圆上把成千上万的电路装起来的,干这活的就叫“晶圆厂”。晶圆加工的过程有点繁琐。

首先在晶圆上涂一层感光材料,这材料见光就融化,那光从哪里来?光刻机,可以用非常精准的光线,在感光材料上刻出图案,让底下的晶圆裸露出来。

然后,用等离子体这类东西冲刷,裸露的晶圆就会被刻出很多沟槽,这套设备就叫刻蚀机。在沟槽里掺入磷元素,就得到了一堆N型半导体。

完成之后,清洗干净,重新涂上感光材料,用光刻机刻图,用刻蚀机刻沟槽,再撒上硼,就有了P型半导体。

实际过程更加繁琐,大致原理就是这么回事。有点像3D打印,把导线和其他器件一点点一层层装进去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这块晶圆上的小方块就是芯片。芯片放大了看就是成堆成堆的电路,这些电路并不比那台30吨计算机的电路高明,最底层都是简单的门电路。只是采用了更多的器件,组成了更庞大的电路,运算性能自然就提高了。

据说这就是一个与非门电路: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提个问题:为啥不把芯片做的更大一点呢?这样不就可以安装更多电路了吗?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,答案出奇简单:钱!一块300mm直径的晶圆,16nm工艺可以做出100块芯片,10nm工艺可以做出210块芯片,于是价格就便宜了一半,赚了钱又可以做更多研发,差距就这么拉开了。总的来说,大芯片的成本远远高于小芯片。

第三:设计与制造

用数以亿计的器件组成如此庞大的电路,想想就头皮发麻,所以芯片的设计异常重要,重要到了和材料技术相提并论的地步。

一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,就可能导致大片堵车。电子在芯片上跑来跑去,稍微有个PN结出问题,电子同样会堵车。这种精巧的线路设计,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检验,那就是:用!大量大量的用!现在知道芯片成本的重要性了吧,因为你不会多花钱去买一台性能相同的电脑,而芯片企业没了市场份额,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。

正因为如此,芯片设计不光要烧钱,也需要时间沉淀,属于“烧钱烧时间”的核心技术。既然是核心技术,自然就会发展出独立的公司,所以芯片公司有三类:设计制造都做、只做设计、只做制造。

早期的设计制造都是一块儿做的,最有名的:美国英特尔、韩国三星、日本东芝、意大利法国的意法半导体;

后来随着芯片越来越复杂,设计与制造就分开了,有些公司只设计,成了纯粹的芯片设计公司。如,美国的高通、博通、AMD,中国台湾的联发科,大陆的华为海思、展讯等。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挨个点评几句。

大名鼎鼎的高通就不多说了,世界上一半手机装的是高通芯片;博通是苹果手机的芯片供应商,手机芯片排第二毫无悬念;AMD和英特尔基本把电脑芯片包场了。这些全是美国公司,世界霸主真不是吹的。

台湾联发科走的中低端路线,手机芯片的市场份额排第三,很多国产手机都用,比如小米、OPPO、魅族。

华为海思是最争气的,大家肯定看过很多故事了,不展开。除了通信芯片,海思也做手机用的麒麟芯片,市场份额随着华为手机的增长排进了前五。个人切身体会,海思芯片的进步真的相当不错。

展讯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,比较早的大陆芯片企业,大陆还有一批芯片设计企业,晨星半导体、联咏科技、瑞昱半导体等,产品应用于电视、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还有一类只制造、不设计的晶圆代工厂,这必须得先说台湾的台积电。正是台积电的出现,才把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分开了。2017年台积电包下了全世界晶圆代工业务的56%,规模和技术均列全球第一,市值甚至超过了英特尔,成为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。

除了台积电这个巨无霸,台湾还有联华电子、力晶半导体等等,连美国韩国都得靠边站。

大陆最大的代工厂是中芯国际,还有上海华力微电子也还不错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大陆的中芯国际具备28nm工艺,14nm的生产线也在路上。台积电几乎拿下了全球70%的28nm以下代工业务。

美国、韩国、台湾已具备10nm的加工能力,最近几个月台积电刚刚上线了7nm工艺,稳稳压过三星,首批客户就是华为的麒麟980芯片。华为设计芯片,台积电加工芯片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第四:核心设备

芯片良品率取决于晶圆厂整体水平,但加工精度完全取决于核心设备,就是前面提到的“光刻机”。

光刻机,荷兰阿斯麦公司(ASML)横扫天下!无论是台积电、三星,还是英特尔,谁先买到阿斯麦的光刻机,谁就能率先具备7nm工艺。没办法,就是这么强大!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机,但技术远不如阿斯麦,这几年被阿斯麦打得找不到北,只能在低端市场抢份额。

阿斯麦是唯一的高端光刻机生产商,每台售价至少1亿美金,2017年只生产了12台,2018年预计能产24台,这些都已经被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抢完了,2019年预测有40台,其中一台是给咱们的中芯国际。

国内光刻机技术的进步,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。 2009年上海微电子的90纳米光刻机研制成功,2010年美帝允许90nm以上设备销售给中国,后来中国开始攻关65nm光刻机,2015年美帝允许65nm以上设备销售给中国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重要性仅次于光刻机的刻蚀机,中国的状况要好很多,16nm刻蚀机已经量产运行,7-10nm刻蚀机也在路上了,所以美帝很贴心的解除了对中国刻蚀机的封锁。

在晶圆上注入硼磷等元素要用到“离子注入机”,2017年8月终于有了第一台国产商用机。离子注入机70%的市场份额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。涂感光材料得用“涂胶显影机”,日本东京电子公司拿走了90%的市场份额。即便是光刻胶这些辅助材料,也几乎被日本信越、美国陶氏等垄断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2015年至2020年,国内半导体产业计划投资650亿美元,其中设备投资500亿美元,再其中480亿美元用于购买进口设备。

第五:封测

芯片做好后,得从晶圆上切下来,接上导线,装上外壳,顺便还得测试,这就叫封测。

封测,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月光,后面还跟着一堆实力不俗的小弟:矽品、力成、南茂、欣邦、京元电子。

大陆的三大封测巨头,长电科技、华天科技、通富微电,业务做得都还不错。

为了推动硅原料、芯片设计、晶圆加工、封测,以及相关的半导体设备的研发和应用,国务院印发的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》明确提出,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,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当前,中国芯片布局多个领域,前景还是可期待的。

关于芯片之争,这篇文章说透了-红德智库

芯片,作为大伙削尖脑袋能达到的最高科技水准,其基础的能带理论竟然只是个近似理论,电子的行为仍然没法精确计算。再往大了说,别看现在的技术纷繁复杂,其实就是玩玩电子而已,至于其他几百种粒子,还完全不知道怎么玩!

       芯片加工精度已经到了7nm,虽然三星吹牛说要烧到3nm,可那又如何?你还能继续烧吗?1nm差不多就是几个原子而已,量子效应非常显著,近似理论就不好使了,电子的行为更加难以预测,是时候在基础理论取得突破,把中微子也用起来了。
       烧钱也好,烧时间也罢,烧到尽头就是理论物理。基础科学除了烧钱烧时间,还得烧人,烧的异常惨烈,100个高智商,99个都是垫脚石!工程师可以半道出家,但物理学家必须科班出身。      是该呼吁更多孩子学基础科学的时候了!

给我留言

Copyright © 秦博士建筑博客 保留所有权利.   沪ICP备14047093号-1

用户登录

分享到: